凝聚各方智慧 共谋教育发展

雷朝滋: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“新特征”和“新体系”

发布时间:2019-08-06

导读

8月1日,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。本次峰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大讯飞联合举办,从教学质量评估,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、政策、伦理,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教学系统等多个方面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促进教育变革创新,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“发展终身的平等的、适合每个人的、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”。

 会上,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全面分析了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“新特征”和“新体系”。他指出,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正在朝着智能教育引领发展的新时代迈进。 

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特征 

· 教育改革创新将注入人机协同、共创分享的新动力 

智能时代,人机交互、共创分享的理念将深入影响到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,对现有的课程体系、教学模式、教师角色等方面带来系统性变革。技术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一种工具,还是推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和现实路径。 

· 教育科学研究将进入交叉融合、集智创新的新阶段 

智能时代的教育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。要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,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相结合,把理论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相结合,融入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,集智创新、共建共享,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。 

· 教育发展目标将聚焦更加公平、更有质量的新标准 

智能时代,知识的获取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,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将得到更充分的保障,教育的发展将使知识的创造更加普及。要关注智能教育的普惠性,让智能技术成为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,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特权。

· 教育治理体系将面临社会伦理、数据安全的新挑战 

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伴随大量数据和算法的产生,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与物理、信息空间的界限,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伦理、法律及安全的问题。未来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,进一步明确理念规范,注重社会价值引导,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,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,确保人工智能安全、可靠、可控的发展。

推进建立智能时代的新型教育体系 

面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,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基础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,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,推进建立智能时代的新型教育体系。 

规划层面,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构建满足智能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培养体系,构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新生态体系。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研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,以构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新生态为目标,全面创新教育模式,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,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。 

实践层面,建立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,普及人工智能教育。大力建设智能教育基础设施,加大农村地区相关设施的投入,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供基础。探索智能导师与智能学伴应用,助力实现因材施教,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育平台,建立智能化、可视化、全景化的教育教学数据体系。以人工智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,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,以智能技术创新教育评价体系,实现教育教学决策的科学化、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教育管理的精细化。

研究层面,采取多种措施,促进产学研用的结合。支持高校科研机构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、中小学校等各方加强合作,优化“产学研”一体的智能教育技术研发体系,建立长效投入机制,汇聚优质学科资源和研究力量。跟踪国外最新进展情况,挖掘国内现实发展需求,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,研究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、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。

教育的本质是“育人”,无论时代如何发展,我们的坚守始终如一。今天的中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面对新的时代要求,应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,肩负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,为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做出更大的贡献。